秋季轉(zhuǎn)涼,很多人因出現(xiàn)口干舌燥、眼睛干澀、鼻干咽干等“秋燥”癥狀前來就醫(yī)的患者多了起來。燥為秋季主氣,養(yǎng)生重點在于養(yǎng)陰防燥,以生津潤燥、益肺養(yǎng)陰為主要養(yǎng)生原則,在飲食上可多吃如百合、銀耳、梨等滋潤養(yǎng)陰的食物。可喜安床墊
防秋燥,口干舌燥、鼻干咽干
近期秋燥癥狀的患者增多
這兩天的冷空氣來得大快人心,給久經(jīng)高溫“烤驗”的成都注入了一股清涼,頓時讓人心情舒暢,氣溫的下降讓不少人產(chǎn)生了一夜入秋的感覺。不過,“秋老虎”這一走,氣溫下降了不少,走在街頭涼風颼颼,不少人又趕緊翻出長袖,有的還穿上了外套。
9日白露過后,我國大部分北方地區(qū)天氣漸漸轉(zhuǎn)涼,中醫(yī)專家認為,隨著氣候的逐漸干燥,人們會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“上火”癥狀,而秋季的“上火”多為“虛火”,是由于干燥的氣候使人的津液耗傷而導致的“陰虛火旺”。近日來醫(yī)院就診的患者中,大多有口干舌燥、眼睛干澀等“秋燥”癥狀,燥為秋季主氣,稱之為“秋燥”,養(yǎng)生重點在于養(yǎng)陰防燥,以生津潤燥、益肺養(yǎng)陰為主要養(yǎng)生原則,“沒有特殊的慢性病普通人群,要注意預防感冒,吃些滋潤養(yǎng)陰的食物,例如百合,銀耳,梨子等,本來就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應該特別注意,除了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飲食養(yǎng)生外,還應適度鍛煉,增強抵抗力。”可喜安床墊
貼秋膘,小心補過頭
紅棗、桂圓燉湯,有人把血壓吃高了
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“貼秋膘”一說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,吃味厚的美食佳肴,當然首選吃肉,“以肉貼膘”。這一天,普通百姓家吃燉肉,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、紅燜肉,以及肉餡餃子、燉雞、燉鴨、紅燒魚等。
立秋之后,人的脾胃功能逐漸恢復,比起夏季來食欲明顯好轉(zhuǎn),所以立秋后也是貼秋膘的好時候。但這也是體重增加最快的時候,所以肥胖者、要控制體重的人這時要注意節(jié)制飲食、適量運動,以免體重增長過快。“任何東西都要適可而止,在‘補’的時候更是因人而異。”周勇說,曾遇到過“補過頭”的病人,“一些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,用紅棗、桂圓燉湯,本是好東西結(jié)果吃得過多,導致口干舌燥,把血壓都吃高了。”
醫(yī)生提醒,經(jīng)過一個夏季的煎熬,人們的脾胃普遍較弱,若大補或?qū)е挛改c功能紊亂,出現(xiàn)食欲不振、食后飽脹、腹脹腹痛等問題。可多食用潤肺、生津、利濕、健脾的食品,多補充水分,飲食宜清淡,多食蔬菜水果。可喜安床墊
扛秋凍,有些人不宜“凍”
小心寒冷刺激引起“舊病復發(fā)”
人們常說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。”意思是勸人們春天不要急于脫掉棉衣,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,適當?shù)匚嬉稽c或凍一點。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(fā),循序漸進地練習“秋凍”,加強御寒鍛煉,可增強心肺功能,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。
秋天是個從熱轉(zhuǎn)到寒的過程,為何要“秋凍”?因為驟然就穿得很厚,反而不容易順應季節(jié)變化,易導致身體的不適,比如出現(xiàn)感冒傷風等。“秋凍”,就是慢慢來適應這樣的變化;“春捂”,也是同樣的道理,春天是個過渡的季節(jié),天氣逐漸暖和起來,如果驟然脫衣也容易引起感冒。人體適應季節(jié)的變化有個過程和適應期。可喜安床墊
不過,“秋凍”并非人人適合,抵抗力較低的人群,如年老體弱者者,或是怕冷、陽虛者遇上天氣變冷,就應該適時加衣。另外,有些慢性疾病的人也不宜“秋凍”,比如呼吸系統(tǒng)的疾病,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、肺心病等,受到寒冷的刺激,支氣管和血管會痙攣收縮,進而可能引起患者舊病復發(fā)。當然,能抗“凍”的人也應該有度,遇天氣驟變、氣溫明顯下降,需及時添衣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。可喜安床墊